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加味清胃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黃連(炒)4.5克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各3克升麻6克犀角連翹甘草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清胃涼血。治婦人胃火傷血,唇裂內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犀角、連翹、甘草,原書未載用量。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別名】加味清胃湯
【處方】《脾胃論》清胃散加柴胡、山梔。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齒齦潰爛,焮連頭面,或惡寒發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因乳母情欲厚味,積熱傳兒,致小兒膏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加味清胃湯(《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摘錄】《保嬰撮要》卷一
【處方】黃連(炒)1錢,生地黃1錢,升麻1錢,牡丹皮8分,當歸3錢2分,芍藥、柴胡。
【功能主治】脾胃肝膽經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口齒類要》
【處方】當歸身(酒浸)1錢,黃連2錢,生地黃(酒洗)2錢,升麻2錢,牡丹皮1錢半,石膏3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膏粱積熱,產后便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四
【處方】生地、當歸、犀角、連翹、靈脂、升麻、丹皮、川連、甘草、力子、制軍、使君子。
【功能主治】麻癥熱留胃中,余毒上沖,致患牙疳。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脾胃論》清胃散加芍藥、山梔。
【功能主治】脾熱口臭。
【摘錄】《證治匯補》卷四
【處方】升麻、白芷、防風、白芍藥、干葛、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麻黃、紫背浮萍、木賊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發散。主癘風熱毒在表。
【用法用量】每次5-7錢,水煎服。
【摘錄】《準繩·類方》卷五
【處方】當歸尾2錢,生地黃3錢,牡丹皮3錢,升麻4分,黃連6分,防風1錢5分,荊芥1錢,軟石膏3錢。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胃經火盛,致牙齒腫痛,上下牙痛,牽引頭腦而熱,其齒喜冷惡熱者;胃中蘊熱,中脘作痛,痛后火氣發泄,必作寒熱乃止;及齒齦腫痛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六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加味清胃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營養成分,這樣才能發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