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服用抗血凝藥物的人群越來越多,比如腦血栓病人、肺動脈栓塞病人等,這些患者的疾病都需要抗血凝藥來進行治療。抗凝血藥通過影響人體凝血過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從而阻止凝血的過程,以達到防治血管栓塞疾病的發生為目的,可有效預防血栓性疾病的出現。抗血凝藥物有許多種,常見的有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
一、哪些情況下需要使用抗凝藥物
1.肺栓塞、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小腿靜脈血栓形成、停用華法林時或者華法林治療時復發的靜脈血栓栓塞、有癥狀的遺傳性易栓癥、抗磷脂綜合征、非風濕性房顫、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和甲狀腺毒癥造成的房顫、心率轉變、附壁血栓、機械性心瓣膜修復、人工瓣膜修復
無房顫的缺血性中風、視網膜血管閉塞。
二、不同抗凝藥物有何區別
1、肝素類
在體內外均有很強的抗凝作用,對凝血過程的多個環節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療者或用于口服抗凝血劑前用藥;
缺點為:使用不方便,需要監測凝血酶原時間,當用量過大時可引起出血,副作用相對較大。常用的有:供靜脈給藥的肝素鈉;供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
2、香豆素類
常用的有雙香豆素、華法令和新抗凝等,通過拮抗維生素K使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減少而抗凝。
特點為:作用開始較慢,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適用于需較長時間抗凝者如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3、抗血小板藥
常用的有
目前廣泛采用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性疾病;氯吡格雷(波立維)也常用于抗凝治療。
4、溶栓酶類
常用的如鏈激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去纖酶、抗栓酶和清栓酶等,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多用于心腦血管溶栓治療。
非腸道用藥抗凝血劑(例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劑類(例如華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例如阿司匹林)。由于抗凝血藥的副作用比較多有時候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子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特別是像肝素類藥物,在用時一定要嚴防出血癥象,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