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給患者開具藥物的時候都會叮囑患者這些藥物的服用時間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例如一些藥物容易對胃造成刺激,所以醫生都會叮囑患者吃飯之后再服用藥物。而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在服用這一方面都有許許多多的注意事項。可是仍舊有許多患者會有疑惑不同的藥物,可以混合在一起服用嗎?
1、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在服用時間上都頗有講究。
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呈現明顯的生物節律性,不同時間服藥,其療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要充分發揮藥物療效,同時讓不良反應降至最低,就必須掌握最佳的服藥時間。
在用藥前請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取藥時仔細聆聽藥師的提示。通過餐前餐后間隔給藥、服中西藥間隔半小時的原則既能增強藥物的有效性,又可以減少藥物的相互作用。
其次,可參考“時辰藥理學”,針對病情選擇最佳給藥時間能最大限度發揮藥物作用,盡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2、中西藥同服應相隔半個小時
中西藥同服應相隔半個小時。但對于中藥與西藥同時服用情況,從臨床經驗看,應相隔半小時服用。因為大部分西藥開始被身體吸收約需半小時左右,經新陳代謝后對中藥的影響很小。相反有些中藥,如醫治傷風、感冒的藥材,其藥性發揮會較快,同樣約半小時后可吃其他藥。如果是具有滋補作用的中藥處方,相距時間應再適當延長一些。
3、飯前飯后吃藥間隔多長時間
飯前飯后吃藥間隔多長時間?對于這一問題,不少病人并不十分清楚。如果病人把“飯前服”理解為吃飯前立即吃藥,把“飯后服”理解為飯后立即服藥,那就有些問題了。通常,飯前服是指藥物需在吃飯前30~60分鐘服用,主要是為了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于被腸道吸收,減少食物對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
飯后服是指藥物需在飯后30分鐘左右服藥,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有利于藥物吸收和利用。大部分藥物都可餐后服用。
此外,飯時服藥是指進餐少許后服藥,藥服完后可繼續用餐。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油類有助于藥物的吸收,可以及時發揮藥效。空腹服藥是指在餐前1~2小時或餐后2小時左右服藥,可避免食物對其吸收的影響,藥物可迅速進入小腸發揮藥效。
孩子吃藥要注意什么
1、吃糖
對于吃中藥的孩子,確實苦不堪言,家長不忍心就想不如給孩子在藥中摻點兒紅糖水吧,但這是錯誤的做法。
家長可以在服藥后給孩子吃一點冰糖,或者喂他幾口紅糖水。但是對于熱性病證患兒,最好不要在他們的藥中摻紅糖水,因為紅糖是熱性的。
小兒服湯藥不能急于求成,尤其嬰幼兒,可以先吃幾口藥,喂少許糖水,慢慢再喂藥。若方中有苦寒中藥,如黃連、黃芩、山梔等,也可用增加甘草的辦法減輕苦味。
2、灌藥
對付不肯喝藥的孩子,不少家長都會使出這么一招,捏住鼻子猛灌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導致藥液嗆入孩子的氣管或肺中,容易誘發意外。
對拒服湯藥的小兒,科學的方法是固定頭和手,用小匙將藥液送入他們的口中,使之自然吞下。并敦促孩子服藥后安靜休息,避免劇烈活動而致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