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的,其中水藁本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水藁本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別名】黃藁本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尖葉藁本的根和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2m。根莖發(fā)達,結節(jié)狀,棕褐色。莖圓柱形,中空,具條紡,略帶紫色。芭下中葉具長柄,基部擴大成鞘;莖上部葉具柄,柄長5-7cm;葉片紙質,輪廓三角狀卵形,長約15cm,寬約17cm,三回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三角狀卵形,長8-10cm,寬6-7cm;第二回羽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5cm,寬1.5-2cm,頂端常延伸成尾尖狀;末回裂片近卵形,長5-15mm,寬5-10mm,基部楔形,上部羽狀分裂,裂齒具小尖頭。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花梗長達15cm,頂端密被糙毛;頂生傘形花序直徑約4cm;總苞片6,線形,常早落;傘輻12-23,長2-3cm;小總苞片6-10,線形。分生果卵形,長約3mm,寬約2mm;背棱突起或呈翅狀,側棱翅狀,每棱槽內有油管2-3(-4),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500m的林下、草地和石崖縫內。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團塊狀,無分枝,節(jié)間多明顯,長3-5.5cm,直徑0.8-3cm。表面灰棕色,栓皮不易剝落。體重,質硬,難折斷,斷面土黃色,略平坦,無裂隙。氣香弱,味甘而麻。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發(fā)散風寒;祛濕止痛。主風寒感冒;頭痛;風寒濕痹;脘腹痛;疝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注意】血虛及頭痛屬熱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水藁本的功效與作用,水藁本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容可以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