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西游記》的人,可能會覺得里面師徒四人中,豬八戒最滑稽可愛。但這倒不是重點,重點是豬八戒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嫌男人丑。想必這句話為多少不是很英俊的男子解了圍。
但在中藥的世界里,也有一味藥被世人誤解,因為它的名字里有一個“丑”字。那么這個藥姓甚名誰呢?那就是“二丑”,其實它還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牽?;āUf到牽牛花大家一定很熟悉,山野、路旁、野灌叢中等地隨處可見。但叫它二丑,估計是花開的那么鮮艷,種子卻那么難看,又加上它的種子分為黑色和白色兩種,所以就有了二丑之名了。
中醫認為,牽牛子性寒,味苦,有毒;歸肺經、腎經、大腸經;具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等功效;適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等癥;一般用用量,水煎服為3~6g,研末吞服為0.5~1克,每日2~3次。
但牽牛子這個藥,生用和熟用的效果各有所長。生牽牛子長于逐水消腫,殺蟲;適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蟲積腹瀉等癥;而炒牽牛子,因炒后毒性降低,藥性緩和,免傷正氣,以滌痰飲、消積滯見長,且炒后氣香,消積之中略有健脾的作用;適用于痰盛喘咳、飲食積滯等癥。
牽牛子的主要作用是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但在臨床中,也需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比如濕熱內蘊所導致的水腫腹水的,可用牽牛子與甘遂、大黃、滑石等配伍,以增強清熱瀉水的力量;如果是痰壅胸滿喘咳的證候,可用牽牛子與葶藶子、桑白皮、杏仁、橘皮等配伍,以增強瀉肺化痰平喘的力度;如果是內熱結聚、腹痛便秘的證候,可用牽牛子與大黃、檳榔、枳實等藥配伍,以增強清熱瀉下通便的力道;如果是蟲積腹痛等癥,可以用牽牛子與檳榔、大黃等藥同用,對蛔蟲、絳蟲都有驅殺作用。
牽牛子藥性峻猛,如果是用到合適的疾病中,必定有摧枯拉朽的作用,但如果用到不合適的地方,往往就會情況不妙。在“十九畏”中,牽牛子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這一點是必須要記住的。牽牛子的藥性猛烈,當年對于孕婦及胃弱氣虛的人來說,是一個禁忌,一般不要服用。
但有意思的是,牽牛子雖為峻下的藥品,但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且能利尿,所以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及宿食積滯、大便秘結等癥。至于用治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則只宜暫用,不可久服。如果是脾弱胃呆、氣虛腹脹的,應該以健脾補中為要,不宜用牽牛子攻瀉消積、克伐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