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吧,晚上睡得很早,但第二天早上起的比以往晚不說,而且睡眠質量還沒晚睡早起的睡眠質量高。往往還會感覺眼睛脹痛,四肢如灌鉛了一般沉重,頭腦也不怎么清醒,有時還會頭疼。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么睡了這么長時間,反而會出現這種惱人的情況呢?我們一般以為睡得晚睡不夠會這樣,但是為什么睡得時間久了也會這么這么難受呢?
這種現象稱為“睡眠過度”,主要是因為睡眠過度打亂了大腦中控制身體日常周期的生物鐘。人的生理節律是靠下丘腦來控制的。當早晨醒來,眼睛接收到光線刺激,下丘腦就收到信號“得知”現在已經到了早上,它就會釋放出化學信號,“叫醒”你的身體。
科學家們認為,下丘腦的功能是“告訴”我們的身體在一天當中應該如何分配能量。當你睡眠過度時,相當于你無視了這個生物鐘,這就造成了生物鐘(“起床干活了!”)和身體面臨的實際情況(“不行我要賴床!”)不一致,進而引起疲勞感。你也許睡到中午11點才起床,但其實你的身體的細胞在早晨7點就開始工作了。這和時差反應的產生原理相似。
經常的睡眠過度不僅僅會讓你錯過周六的早餐,還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癥的風險。由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每晚睡9-11小時的人會產生記憶障礙,而且比堅持睡8小時的人更有可能罹患心臟病。而其他研究結果也發現過度睡眠與糖尿病、肥胖甚至是早逝具有相關性。
那么,究竟每天要睡多久才有利于健康呢?專家認為,對于成年人來說,6-8小時是其所需的標準睡眠時間,老年人在這個標準上再減少1-2個小時,青少年可以增加1-2個小時。對于嬰幼兒來說,睡眠時間則需要更長。判斷自己的健康睡眠時間的標準,應該以第二天不會感到身體疲乏、感覺精力充沛來判定。
其實除了這些原因,還有一些平時習慣會導致睡眠過度,比如酗酒、抑郁和磕藥等也會讓人感覺難受,并且睡眠過度會讓人更加抑郁。不管什么原因,睡得過多對人的身體也不是件好事,我們平時應該注意合理安排科學的作息,飲食要清淡,多鍛煉身體,保持樂觀的心態,總歸不會有什么害處,這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