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病因
繼發性膽總管結石形狀、大小、性狀基本上與同存的膽囊結石相同或相似,大多為膽固醇結石。數量多少不一,可為單發或多發,若膽囊內多發結石的直徑較小、并有膽囊管明顯擴張,結石可以大量進入膽總管、肝總管或左右肝管。
1.膽固醇結石
膽固醇結石形成的基礎為膽汁中膽固醇、膽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調,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呈過飽和狀態而發生成晶、析出、結聚、成石。大部分膽汁中的膽固醇來源于肝細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飲食中膽固醇的分泌。膽固醇結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細胞合成的膽汁中膽固醇處于過飽和狀態,以及膽汁中的蛋白質促膽固醇晶體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則應歸因于膽囊運動功能損害,它們共同作用,致使膽汁淤滯,促發膽石形成。此外,目前還有一些研究顯示,膽囊前列腺素合成的變化和膽汁中鈣離子濃度的過高也可能促發膽石形成。在部分患者中,膽石形成的前提條件是膽泥生成。所謂膽泥,是由含膽固醇晶體的粘滯的糖蛋白組成。這種膽泥在超聲下可以查見,并且可能是膽絞痛、胰腺炎或膽管炎患者進行輔助檢查所能發現的唯一異常處。
2.繼發性膽總管結石
在膽管內的滯留,因反復梗阻和感染,膽固醇性結石的外層因黏附大量膽紅素鈣沉淀,也可以逐漸長大,引起相應的病理損害。
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各家報道有較大的差異。國內報道膽囊及膽總管同時存在結石者占膽石病例的5%~29%,平均18%。1983~1985年和1992年的兩次調查,膽囊及膽總管均有結石者分別占膽石病的11%和9.2%,分別占膽囊結石病例的20.9%和11.5%。國外報告膽囊結石病人的膽總管含石率為10%~15%,并隨膽囊結石病程延長,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相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