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腦炎鑒別
需與結核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質炎、柯薩奇及埃可病毒等所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鑒別。
1、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是結核病中最嚴重的肺外結核病型,也是小兒結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初染結核1年內發生,尤其在初染結核3~6個月內發病最高。主要表現:(1)多呈亞急性,少數呈急性或慢性起病。但在嬰兒可見起病較急及以驚厥為首現癥狀,而被誤診為手足搐搦癥。(2)早期低熱、全身無力、頭痛并伴噴射性嘔吐。(3)進而高熱、頭痛加劇、煩躁、精神混亂。(4)頸部強硬及克氏征()較早出現,晚期腦神經障礙、偏側輕癱、抽搐及眼底視盤水腫。
2、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指的是由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腦膜炎。本病通常為爆發性或急性起病,少數為隱襲性發病。初期常有全身感染癥狀,如畏冷、發熱、全身不適等,并有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癥狀。頭痛比較突出,伴嘔吐、頸項強直、全身肌肉酸痛等。精神癥狀也較常見,常表現為煩躁不安、譫妄、意識蒙眬、昏睡甚至昏迷。有時可出現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在兒童尤為常見。
3、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季節為夏秋季,
發病年齡主要是10歲以下兒童,發病地區主要在溫帶及亞熱帶,臨床表現急性期以肌張力升高、強直性痙攣多見,一般不出現弛緩型癱瘓和肌肉萎縮。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簡稱腮腺炎或流腮,俗稱“豬頭瘋”、“蛤蟆瘟”、“對耳風”等,多發于春季,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成人中也有發病。腮腺炎的特有癥狀:首先是腮腺腫大,一般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展,狀如梨形,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發亮但不發紅,觸之堅韌有彈性,有輕觸痛;一般持續7-10天,常一側先腫大2-3天后,另一側也出現腫大,并伴有疼痛和熱感。在張口及咀嚼時疼痛加重。腫痛約一周后消退。腮腺腫大時大部分有3-5天的發燒。
5、脊髓灰質炎:
多見于幼兒,一般是肢體弛緩性癱瘓,而頸肌、肩胛肌癱瘓使頭下垂者少見,鮮有意識障礙。
6、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亦可出現肌肉弛緩性癱瘓,但一般呈對稱性,且常伴有感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