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型肺吸蟲病癥狀診斷
一、癥狀
感染肺吸蟲后最早出現的是腹部癥狀,如腹痛、腹瀉等;然后是肺部癥狀,持續最久,有咳嗽、吐鐵銹樣痰、胸痛等,在2~12個月后才發生腦部病變,其癥狀很兇險,需要及時處理。一般可分為腦型和脊髓型兩種:
1.腦型
流行區的腦型病人可多達2%~5%,尤其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常為一次或連續多次吞入大量囊蚴者。在腦中寄居的蟲體破壞腦組織形成囊腫,蟲體還可游走竄行,造成多處損害,形成多發性囊腫。如侵及基底神經節、內囊或丘腦等部位則后果更為嚴重。由于病變范圍多變,癥狀常視其侵犯腦組織的部位和病理改變的程度而定,以頭痛、癲癇及運動神經障礙較為常見,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盤水腫等,多見于早期病人。
(2)炎癥性癥狀,畏寒、發熱、頭痛、腦膜刺激癥等,亦多見于早期。
(3)刺激性癥狀,癲癇、頭痛、視幻覺、肢體異常感覺等,多因病變接近皮質所致。
(4)腦組織破壞癥狀,癱瘓、感覺消失、失語、偏盲、共濟失調等。
這些癥狀一般出現較遲。腦型患者在痊愈過程中腦內病變可形成鈣化灶,腦鈣化灶的發現,結合臨床及CT等的檢查結果,有助于定位診斷。這些患者難以從痰、糞及胃液中找到蟲卵,但免疫學檢查仍呈陽性反應。
2.脊髓型
較少見,主要由于蟲體進入椎管侵犯硬膜形成硬膜外或硬膜內囊腫樣病變所致。病變多在第10胸椎上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脊髓受壓部位以下的感覺運動障礙,如下肢無力、行動困難、感覺缺損(如下肢麻木感或馬鞍區麻木感)等,也有腰痛、坐骨神經痛和大小便失禁或困難等橫截性脊髓炎癥狀,且多逐漸加重,最后發生截癱。
二、診斷
在流行區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蜊蛄、飲用過生溪水者,病史中曾有咳嗽、咯鐵銹色痰,繼之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嘔吐、癲癇發作及癱瘓均應考慮本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