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兩性均可發病,HBsAg陽性者以男性為多,男女之比為9∶1,而HBsAg陰性者以女性為多,男女之比為1∶4。HBsAg陽性慢性活動性肝炎發病年齡較大,以40~50歲多見,HBsAg陰性慢性活動性肝炎以30~40歲多見。本病多以消化道癥狀為早期表現,但也有的病人先以肝外癥狀起病,HBsAg陰性病人以肝外癥狀起病更為多見。
1.肝病表現
分為輕型和重型,輕型者病情進展緩慢,常見癥狀為無力、食欲減退、右上腹不適及肝區隱痛、腹脹、腹瀉、體重減輕、低熱、頭暈和失眠等,多無黃疸。嚴重者除上述癥狀外,還可出現持續性或進行性黃疸。皮膚有色素沉著,面色黝黑,在面、頸、胸和臂部可見蜘蛛痣,有肝掌和皮下出血點。肝臟常腫大,質地較硬,有觸痛和叩擊痛。脾可觸及,甚至呈進行性腫大。重型者還可出現腹水、下肢水腫,并有出血傾向,以皮下出血、齒齦出血、鼻出血、子宮出血、胃腸出血為常見。
2.肝外表現
(1)關節癥狀:
受累關節表現為多個或單個關節,呈對稱性或非對稱性、游走性或持續性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可伴有關節腔積液,但未發現關節變形。產生關節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而造成局部炎性反應。
(2)腎臟病變:
表現有膜增殖性腎炎、局灶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的特征。當本病發生結節性多動脈炎時,腎臟病變進行性加劇,可逐漸發展為慢性腎炎,最后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并伴有高血壓及體內電解質失調。腎小管受累時,可出現腎小管性酸中毒。
(3)舍格倫綜合征。
(4)結節性多動脈炎:
系由HBsAg-抗HBS復合物造成,其臨床表現為原因不明的發熱、多關節炎或關節痛、肌痛、皮疹、蕁麻疹、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病變、高血壓、血嗜酸粒細胞增多、氮質血癥、肝功能異常。
(5)心臟病變:
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炎、傳導阻滯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樣胸痛,偶爾可出現阿-斯綜合征及心肌梗死。
(6)血液系統改變:
有質和量兩方面變化。量的改變比較常見,包括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全血減少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質的改變較少見,如出現異型淋巴細胞、巨幼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壽命縮短和溶血性貧血等。
(7)皮膚改變:
除可見皮膚蜘蛛痣外,尚可出現皮膚瘙癢癥、脫屑、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花紋、紫紋、痤瘡、硬皮癥、皮膚松垂癥、面部蝶形紅斑、對日光及藥物過敏、結節性紅斑、多形性紅斑、禿發和體毛減少等。目前認為一些特異性皮疹系皮膚過敏性血管炎所致,皮膚病變與肝病有直接聯系,故稱之為“肝-皮綜合征”。黏膜病變表現為口腔潰瘍,主要有三種形式:①煙酸缺乏樣口炎;②口瘡樣潰瘍;③在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出現散在性淺潰瘍。
(8)神經系統病變:
除肝性腦病外,尚可表現中樞神經異常,如癲癇樣抽搐、顱內壓增高、蛛網膜下腔出血、輕度偏癱伴有偏身感覺低下、錐體外系統平衡障礙及腦神經麻痹等。周圍神經系統損害有末梢神經炎,感覺與運動神經均可受累,也可表現為復合性單神經元炎,呈非對稱性分布。神經系統損害是由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所造成的,但細胞免疫損傷作用對神經系統病變也起重要作用。
(9)內分泌代謝異常:
代謝方面障礙主要為糖代謝異常,有的可表現為低血糖發作及糖尿病,后者有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和糖尿。
(10)肺部病變:
可表現為間質性肺炎,出現劇烈咳嗽,遷延不愈,但痰少,胸痛明顯。病情惡化期可出現胸腔積液。
二、診斷
本病的診斷依據為:①有肝炎病史,病程接近或超過一年。②經常或反復出現乏力、肝痛和腹脹等癥狀,一般健康狀況和勞動能力減退。③肝大伴有質地改變和壓痛。④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進行性脾大或蜘蛛痣、肝掌等。⑤肝功能檢查反復或持續異常。⑥HBsAg測定大多為陽性。有些病例雖有明顯癥狀和體征,而肝功能試驗仍可正常,可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因此,對病情必須進行動態觀察,綜合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病理等各方面材料,全面考慮,才能作出診斷。
慢性活動性肝炎根據血清HBsAg檢測情況,又可分兩種類型:①HBsAg陽性慢性活動性肝炎。②HBsAg陰性慢性活動性肝炎(即狼瘡樣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