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某些患者疼痛是不典型的,累及前胸部和肩周區域,甚至出現假性心絞痛的癥狀。這些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正常,但當尺神經傳導速度低于48m/s時,強烈提示胸廓出口綜合征的診斷。而肩部、上肢、手部的癥狀通??梢蕴峁┰\斷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線索。動脈受壓的癥狀包括上肢和手部皮膚冷、疼痛、無力或易于疲勞,疼痛的癥狀通常是彌漫性的。部分患者出現雷諾現象,通常是單側的,并且當上肢過度外展、頭部旋轉和手提重物引起。
二、診斷要點:
1、患者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及肌萎縮
并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可診斷為胸廓出口綜合征。
1)前臂內側皮神經有明確的感覺障礙。
2)臂叢神經下干的運動、感覺障礙。
3)鎖骨下動脈或靜脈有受壓現象(脈搏改變或靜脈曲張)。
4)頸椎平片可見頸肋或第7頸肋橫突過長。
5)特殊試驗陽性者。
6)肌電檢查尺神經鎖骨段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者。
2、胸廓出口綜合征的臨床誘發試驗
下述檢查可增加血管神經的壓迫使癥狀加重有助于診斷:
1)Adson試驗或斜角肌試驗:
Adson在1951年提出。這項臨床檢查的目的是通過拉緊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減少斜角肌間隙,增大任何已經存在的對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的壓迫。檢查的方法是病人坐位、深吸氣,然后屏住氣,頸部伸直,將頭轉向檢查的一側,上肢處于向下、向后位,醫生同時檢查患側橈動脈搏動及在鎖骨上窩聽診血管雜音。脈搏減小或消失為陽性,提示有壓迫存在。
2)肋鎖試驗(軍姿試驗):
雙肩向下,向后垂肩,患側向前挺胸、抬頭。這個姿勢使鎖骨更靠近第1肋骨,肋鎖間隙變窄,可能造成對血管神經束的壓迫。檢查產生的癥狀和橈動脈搏動減弱提示血管神經束受壓。
3)過度外展試驗:
當上肢過度外展達到180°,血管神經束被拉向胸小肌韌帶和喙突、肱骨頭,同時檢查患側橈動脈搏動及在患側鎖骨上窩聽診血管雜音。如果出現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聞及血管雜音等,均提示有血管神經束的壓迫。
4)Allen試驗:
患者的肘部向上頭部屈曲90°,掌心向前,肩部水平位,囑患者將頭部轉向對側,橈動脈的脈搏消失為陽性。
5) 3min舉臂運動試驗:
診斷胸廓出口綜合征最可靠的試驗是3min舉臂運動試驗。病人取坐位,前臂外展90°肘屈曲90°。囑病人緩慢但穩固地張開與握緊拳頭3min。正常人除輕度疲勞外無任何癥狀。有明顯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病人開始肢體沉重疲勞,逐漸手麻,進行性臂肩部疼痛,在試驗的3min內常致舉起的手自動落下。
6)雙臂交叉抬舉試驗
此試驗用于已有臨床癥狀表現的病人,病人坐位,雙臂交叉胸前,檢查者握住病人的肘部,向前上舉到極限,保持這一姿勢30s或更長,這一檢查的陽性體征表現為:脈搏增快、皮膚顏色改變、手部皮溫增加,神經征象有:麻木、刺痛、疼痛等不適感,表現類似肢體壓麻后的解壓、循環恢復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