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坐骨神經受損癥狀 主要表現為干性受累的特征,即沿坐骨神經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區的運動(股后、小腿前后以及足部諸肌群)、感覺(小腿外側、足底和足前部)和反射(跟腱反射和跖反射)障礙等。病程較長者,可出現小腿肌萎縮甚至足下垂等癥狀。
2.壓痛點 以坐骨神經盆腔出口部體表投影位置壓痛最劇(環跳處),且沿神經干走行向下放射。此外,尚可發現約半數病例于脛點或腓點處有壓痛現象。梨狀肌癥候群時,其壓痛點略高于前者1~2cm。
3.下肢旋轉試驗 肢體內旋使梨狀肌及上孖肌、閉孔內肌和下孖肌等處于緊張狀態,以至加重出口處狹窄,可誘發坐骨神經癥狀。除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放射痛外,還有小腿外側達足底部麻木感。但單純梨狀肌癥候群者,則為外旋時誘發癥狀,此主要由于當攣縮、瘢痕化的梨狀肌收縮,下肢外旋時,促使出口處狹窄之故。
4.直腿抬高試驗 一般均為陽性,其疼痛程度介于根性痛和叢性痛之間。此試驗并非特異性的。
5.組織液壓測定 約超過正常值(1.33kPa,10mmHg)的1倍以上,高于正常值50%即屬異常。這一測定主要用于某些診斷困難者。
二、診斷
1.病史 約半數以上病例既往有重手法推拿史或外傷風寒史。
2.臨床癥狀 主要表現為坐骨神經干性痛,壓痛點位于坐骨神經出口處,而非椎旁。屈頸試驗陽性,下肢旋轉試驗90%以上為陽性。
3.X線平片 多無陽性所見。
4.組織液壓測定 坐骨神經出口周圍壓力測試高于健側的50%以上即有診斷意義。
5.其他 可酌情行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等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