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可與《舌尖上的中國》媲美的國內大型中醫藥紀錄大片《本草中國》5月20日一經播出引起巨大反響。這部紀錄片用鏡頭記錄了代代相傳的中藥炮制工藝,在挖掘國人與中醫藥之間蘊藏的淳樸故事與解密中醫藥文化的奧妙精髓中,折射出中國人對傳統中醫藥文化始終保持的那份熱愛、尊重與傳承。
(《本草中國》第二集《年華》)
觀眾們回味第一集《時間》的同時,不禁翹首以待第二集《年華》又將講述中藥人何種似水年華的故事呢?一提起佛山武術,大家腦海里浮現的都是李小龍、黃飛鴻、葉問等一代武術宗師。作為武術之鄉的佛山臥虎藏龍,在《年華》中將會出現大名鼎鼎精武門名譽會長—曾坤,其深諳武學與煎茶融合之道,用自己一生的年華見證佛山源吉林甘和茶的傳承歷史,耄耋之年仍堅持古法炮制,事必躬親不敢有絲毫怠慢。
(佛山武術泰斗精武門名譽會長—曾坤)
八旬老藥工執著傳承見證百年涼茶老字號
源吉林甘和茶作為嶺南中成藥的經典名方,也是百年歷史的涼茶代表。因其功效廣泛、配方獨特、制作工藝精湛一直都備受嶺南居民的喜愛且世代相傳。
歷經百年風雨而不衰的源吉林甘和茶,一直遵循古方配藥,保留傳統工藝的精髓。曾坤——曾老在片中展示了佛山源吉林甘和茶的古方制法,這位八旬老人不僅是國藥集團·德眾藥業的“老藥工”代表之一,也是佛山普及太極拳第一人的武術界傳奇人物。曾老從其青春年少到八旬高齡,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古方制法的極致化,靠著專注與堅守,以一位質樸的老藥工身份見證著源吉林甘和茶的傳承與發展,這也是國藥集團·德眾藥業許許多多中醫藥人對“本草”制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縮影。懷著對中醫藥的敬意,從曾老到其徒弟,代代相傳源吉林甘和茶的古方制法,對配方、炮制、制劑等手工活精益求精,只愿把一道好藥方流傳下來,為所需的人服務。
(曾老堅持古法炮制源吉林甘和茶)
機械化大生產是現代制藥行業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然而,在中醫藥這一行,手工炮制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老藥工”不僅是一個快被遺忘的詞匯,更是一種可貴的堅持。曾老此次飽含激情地演繹源吉林甘和茶的傳統制法,淋漓盡致地還原古法制茶的工藝,正是一位中藥人對中醫瑰寶執著與珍惜的真實寫照。
堅持古法炮制,不忘踐行創新
對于傳承源吉林甘和茶炮制的人來說,全手工制茶的技藝也許會成為歷史,但源吉林甘和茶歷代技術傳承人,都深刻體悟傳統古法技藝精髓,恪守并傳承著關鍵質量控制工藝的每一個細節。眾所周知,嶺南人飲用涼茶歷史悠久、代代相傳,涼茶也成為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中的一味。
如今,源吉林甘和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國藥集團德眾(佛山)藥業有限公司承襲生產,雖然增加了現代化機器,但只是替代部分簡單的手工制作環節,并沒有改變源吉林甘和茶傳統的工藝,如浸茶、壓茶、洗茶。國藥集團·德眾藥業在符合現代制藥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確保藥品質量的前提下,盡最大程度地保留源吉林甘和茶古方的工藝傳承,這也是對傳統中醫藥的一種致敬。
(源吉林甘和茶現代化生產)
同時,源吉林甘和茶現任技術傳承人——德眾藥業茶劑車間主任錢碧坤繼承前輩宗旨,為保證甘和茶的療效,不僅在生產環節質量嚴格把關,而且從藥材源頭開始就確保源吉林甘和茶的藥效和品質。
國藥集團·德眾藥業作為“中華老字號”醫藥企業,見證著嶺南古方涼茶的現代化進程。“小茶磚”、“袋泡茶”等都是傳承傳統與創新技術碰撞出的劃時代產品。相信隨著《本草中國》的熱播,更多嶺南中醫藥文化瑰寶將得以挖掘與傳承。
5月27日(本周五)晚,21:20鎖定江蘇衛視,22:00聚焦愛奇藝,《本草中國》之《年華》,一同走進歷代國藥人執著堅守的似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