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抽筋您還在補鈣嗎,營養師告訴您答案
腿抽筋現象比較普遍,普通人群存在不少,不少孕婦在妊娠后半期頻發下肢痙攣。所謂的腿抽筋,都是說小腿抽筋。即小腿后方有塊肌肉,發生痙攣性收縮,就是腿抽筋。下肢痙攣常在晚間或睡眠時突然發作,許多人因抽筋而驚醒。這里為什么提到孕婦,因為孕婦比較特殊,飲食要求比較高,鈣的需求量也高,更容易缺乏鈣。腿抽筋不僅僅夜晚出現,當然,白天也會出現,特別是在坐的時間長了、疲勞,或受涼后。為什么小腿后方肌肉會發生痙攣性收縮,可能與血鈣水平低下,或血磷水平相對升高有關。體內血鈣水平過低時,神經肌肉興奮性就會增高,易于被激動。在夜間,尤其是深睡時,大腦皮層與神經出現一個抑制狀態,一個興奮狀態,從而使肌肉發生紊亂性收縮,表現出抽筋現象。
腿抽筋現象,確實與缺乏鈣有關,但是,補鈣不一定就能緩解。需要正確的對待。
當小腿抽筋時,首先要輕輕按摩小腿后方變硬的肌肉,局部熱敷,扳動足部大腳趾,向上方向扳動,能夠有效緩解腿抽筋現象。
再者,就是要注意平時的走路姿勢,注意改變走路姿勢,走路時,讓腳后跟先著地,這樣,可緩解腿抽筋現象。
日常飲食注意增加鈣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鈣的食物,而不是補鈣,我們補充的都是化學鈣,進人人體后,吸收率是很低的,如果盲目補充,反而會引起,胃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膽管結石,骨關節增生等。這也正是許多人缺鈣,補鈣,但是仍然缺鈣的原因。牛奶、豆類食物及豆制品、硬果類、芝麻、蝦皮、蟹、蛤蜊、蛋類、海帶和紫菜等都是含鈣豐富的食品,而且,很好吸收,而且與其他營養素由很好的協同作用。
當然補充是必須的,預防也是需要重視的。在通過食物補鈣的同時,少食含草酸較多的食物,比如菠菜、竹筍和茭白。少食含植酸較多的食物。比如蕎麥、燕麥。目的是防止鈣與草酸結合,或與植酸結合,形成難溶解的草酸鈣,或植酸鈣,而不能被身體吸收,從而影響了鈣的正常吸收與利用。這也就是說,鈣是補充了,但沒有被吸收,被利用。同時,要少喝碳酸飲料,許多人不注意這點,過去臨床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平時喜歡喝碳酸飲料,渴了就喝,從不喝水,結果,鈣流失很厲害,出現了骨質疏松,而且是年齡非常小的人群,出現骨質疏松,這就不正常了。
此外,應經常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以促使皮膚多合成些維生素D,從而增進鈣的吸收利用。
通過以上方法,一般是不會引起鈣的缺乏。也就不會出現小腿抽筋現象。這也是預防缺鈣,預防腿抽筋的最好方法,根本不需要補鈣。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