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由各種原因突發急性腦血管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頭痛、意識障礙以至偏癱、不能言語等癥狀。人腦因缺血而受損時,就會導致中風。
對人體來說,右半腦控制左半身;左半腦控制右半身。對于用右手寫字的人來說,語言能力由左半腦控制。而對于左撇子來說,語言區可在左半腦或右半腦。
中醫根據病位的深淺和病情的輕重,中風可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中經絡癥出現口眼歪斜、肌膚麻木、頭暈、頭痛、口角流涎、語言不利、脈弦滑等。中臟腑出現猝然昏倒、半身偏癱、口眼歪斜、語言困難等癥。中臟腑癥又分閉、脫兩類。中醫臨床上以閉癥為多見。如昏迷、牙關緊閉、握拳、面紅氣粗,或痰聲漉漉、二便俱閉、舌苔白膩、脈沉滑者稱陰閉。脫癥為深度昏迷、眼合口開、鼻有鼾聲、呼吸微弱、四肢寒冷,或兩手撒開、遺溺、大汗不止、舌淡、苔白潤、脈細弱。但單純脫癥者較少見。
中醫以為,引起中風的因素是:情志郁怒,飲食不節,勞累過度。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要求病人的家屬,在病人平躺床上時,應該用枕頭墊住腳板,讓腳板直立,避免復原后,腳板變形,走路如跛腳似的。患中風的病人,特別是半身不遂者,經過針灸、推拿和藥物治療后,恢復身體功能的機會很大。
中風需要醫治的時間比較長,因此,預防勝于治療,不要讓中風發作是上策。預防的方法主要有幾種,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病癥。沒有了原發病,患上中風的機會就減少。